綏電兩臺百萬機組成功改接華北電網
綏電兩臺百萬機組成功改接華北電網
來源: 中電新聞網 日期:15.09.14
綏電兩臺百萬機組接入華北網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頭個項目圓滿成功
何姍
8月19日15時40分,8月20日5時,神華國華綏中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綏中電廠或綏電)4號機組和3號機組相繼并入華北電網,至此,綏中電廠2×100萬千瓦機組改接華北電網工程提前半個月竣工,標志著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的頭個項目取得圓滿成功。
綏中電廠“一廠跨兩網”在國內屬于首例。2臺100萬千瓦機組接到高嶺換流站的華北側,直接服務首都及華北地區。2臺88萬千瓦機組,立足換流站東北側,為東北電網向華北送電提供有力支撐。特殊的廠網關系,突顯了綏中電廠與高嶺“背靠背”換流站在電網中的重要地位。本次改接工程,不但緩解了京津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難題,還擴大了東北向華北的供電能力,改善東北電網的電力供應過剩局面,提振了東北地方經濟。
主動求變,改善企業運營現狀
綏中電廠總裝機規模376萬千瓦,是目前東北電網單機和總裝機容量*大的火力發電廠,是聯結東北和華北電網的重要電源支撐點。一期工程2臺原俄供8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2014~2015年完成節能環保升級改造,成功換上了“中國芯”,增容至88萬千瓦,實現向東戴河開發區供熱,并成為東北首臺超低排放機組。
二期工程安裝2臺國產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投產以來,運行指標優良,在國內發電機組可靠性排名中連續3年位居前五名,榮獲“**機組”稱號。
剛剛完成的綏中電廠一期工程節能環保升級改造所創造的主動**的“紅利”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生機。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東北電網電力供應嚴重過剩,綏中電廠4臺機組大多時間只能“四開三”、甚至“四開二”處于半開機狀態,且負荷率低,2臺指標優異的百萬機組和2臺改造完成后的88萬機組的發電能力無法釋放,嚴重制約了電廠贏利能力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幾度榮耀的綏中電廠,曾經引以為榮的傳統發展方式已逼近發展潛力的極限,積極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主動對接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在突破禁錮的過程中借勢而為謀發展才是硬道理。改接華北電網,是該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13年,該公司積極奔走,全力開展改接華北電網項目可研、立項、初設工作。
2014,注定是綏中電廠的幸運數字。
為落實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解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用能問題,在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的重大決策中,綏中電廠2×100萬千瓦機組改接華北電網工程項目被列入其中。這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多方協調,力促項目順利推進
“綏中電廠2×100萬千瓦機組改接華北電網工程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中重要的一條通道,是解決東北‘窩電’問題三步走方案的**步,也是國務院高度關注的工程建設項目?!?014年8月22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相關負責人在工程現場協調會上對綏中電廠機組改接華北電網工程的重要性進行著重強調,同時表示國家能源局將高度關注并全力以赴加強協調,確保改接工程完成之前各項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政府的支持,領導的重視,如一劑強心針,為項目推進提供了堅強保障。
國家能源局親自組織電力規劃總院及華北、東北相關設計單位召開7次方案評審會,確保設計**可靠,組織國家電網公司及相關單位召開3次現場協調會,督辦項目進展。
遼寧省、市、縣、鄉各級政府部門全力支持和協調,省政府組織召開專題協調會。時任遼寧副省長譚作鈞親自掛帥推進。
國家電網公司東北、華北兩大電網以及冀北電力公司積極協作,多次召開協調會,共同推進工程建設。
國華電力公司董事長王樹民、總經理宋暢多次赴東北能源監管局以及國網華北分部、冀北電力公司、東北電網公司等區域電網公司協調工作,多方跑辦。公司成立了以宋暢為組長的項目實施專項領導小組,宋暢先后5次赴綏中電廠主持現場辦公會,指導檢查工作,有序開展廠內部分改造,協調推進廠外線路改造進度。
綏中電廠成立以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楊曉東為組長,3位副總經理為副組長的組織機構,勇于擔當政治和社會責任,克服工期緊、任務重、工程難度大、**風險大、跨接東北華北電網協調量大等諸多困難,超前謀劃,精心組織,保**、重質量、搶進度,保證改接工程的順利推進。
通力合作,融合各方智慧結晶
改接工程內容看似簡單,但所涉及的設計方、施工方、調試方的范圍之廣,在國內電力系統尚屬首例。
工程設計由電規總院牽頭,東北電科院、華北電科院、遼寧電力設計院4家單位通力合作,每個設計方均承擔發電側和系統側兩個系統設計,環環相扣,開創了國內電力系統*多設計單位參與的合作先河;系統調試則融合了國網東北分部、國網華北分部以及冀北電力公司、遼寧省電力公司以及國家電網直管的高嶺換流站等多家單位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堪稱東北、華北兩大電網合作的典范之作。
改接工程所涉范圍如此之廣,其工作開展的難度也顯而易見:多家單位分頭施工進度難協調;跨區跨網調試,統一調度有難度;新的電網結構沒有經驗可借鑒,存在未知風險,需要小心探索;增加世錦賽保電,工期提前,施工難度增加;安裝后期天氣潮濕,對電氣設備安裝一次成功構成風險,一旦返工,工期將不保;并入華北電網后,馬上就要求穩定運行,立即進入保電期,對工程質量要求高。
面對一項項難題,綏中電廠不等不靠,迎難而上,主動承壓,全力協調各方積極推進工程進展。
直面難題,成功接入華北電網
“我們不僅要把工程按期拿下,而且還要干得漂亮!”時任綏中電廠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楊曉東在工程啟動動員會上下達軍令狀。
本次改接工程主體施工所包括的電網擴建線路、高嶺站擴建間隔、電廠擴建開關、新增通訊通道等多項工作,需要在系統穩定運行中進行,稍有差池將直接影響電網運行**。為在進度可控的情況下保證****,工程每推進一步就需要倒換一次運行方式,如此往復,確保穩中求勝。
工程的土建和設備安裝與2臺80萬千瓦火電機組節能環保升級改造同期進行。施工高峰期,40余家隊伍、3000余人晝夜作業,幾十項高風險作業同時進行,空間有限,環境復雜。面對**管控**壓力,綏中電廠精心策劃,科學布局,充分發揮三級**網作用,全過程、全方位、全時段進行**管控,實現了人身零傷害、消防零火險的**目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工程開工之初的土建工程是打好基礎的關鍵,而在施工過程中卻遇到了屏障。
“我們的室外土建基礎需要開挖到負6米,而當挖到負6米時涌出了大量的地下水,這為工程進展造成了極大困擾。當時找的3家土建單位到現場后都說干不了,不敢接,工程一度停滯不前?!庇H歷項目的可研、立項、土建、安裝到調試全過程的項目經理葛懷東說。
“只要想去辦、敢于辦,辦法總比困難多,他們干不了我們自己想辦法干!”時任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公司副總經理孟林輝帶領大家積極想辦法,采取基坑挖掘、引流、混凝土澆筑同步進行的方法,成功克服難題,完成室外土建施工。
“綏電人有膽識,腦子還活,什么難題都難不倒他們!”安裝隊伍上海電建負責人參與了工程安裝全過程,對綏電人連連稱贊。
由于工期緊,母線敷設從電廠側和系統側同時開工,導致對接過程中出現尺寸偏差,綏中電廠積極聯系廠家按照對接實際尺寸重新制作母線,并跟蹤測繪、制作全過程,確保**對接。
本次改接完成后,綏中電廠實現了“一廠跨兩網”,即2×88萬千瓦機組服從東北網調度,向東北電網送電;2×100萬千瓦機組服從華北網調度,向華北電網送電,服務京津冀。
風雨耕勤成彩卷,綏中電廠的主動**和****,使東北*大的火電廠實現了再次創業,2臺綜合升級改造后的88萬千瓦機組,2臺性能優良的百萬機組,分別將綠色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至東北和華北兩大電網,不僅優化了電網結構,助推京津冀地區的環境空氣質量得以改善,同時還緩解了東北長期“窩電”的局面,為國家電力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新貢獻。